開始學投資(四) 終身學習、獨立思考

上一篇文章 < 開始學投資(三) 把握時間、作筆記 >

我們提到四個學習投資的建議

1. 勇於投資自己
2. 作筆記
3. 活到老學到老
4. 獨立思考

上篇文章談的是1和2
今天我們來繼續談談3和4的重要性

3.活到老學到老

我認為在投資這個領域
你必須終身學習有兩個重要理由:
1「市場會變」、2「你會變」

● 市場會變
學習投資理財和學習物理化學不一樣   
它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而且還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假設想計算球從20樓掉下來需要幾秒鐘
這個答案是固定的,你有一個公式
而且過個十年,答案還是一樣

但是投資理財並沒有標準公式
你並不能從某一本書上找到必勝公式     
也無法憑藉一招絕學從此就賺大錢

就算讓你找到了一個你覺得很有效的方法
過個幾年以後,也有可能變得慢慢不管用

舉個例子來說
巴菲特早期是用他師父葛拉漢的方法
去算出每間公司的內在價值
然後去買那些所謂價格遠低於價值的股票
最好是可以打個4折

假設算出這間公司每股價值100元
如果你等到它的市價跌到40元
那就可以買進

在當時的年代   這種股票還蠻多的
巴菲特也靠了這個方法   賺了很多錢

但隨著時間的演進
人們逐漸變得聰明起來
很多人也都會這樣算
只要跌到90元、80元 就會有人開始買
所以它很難跌到40元

這些顯而易見的便宜股票就消失了...

所以巴菲特後來也去學習新的方法
並將原來的方法加以改良
最後他的成就才能超越他的老師...

因此我們要一定要有個體認
無論你是想要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
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十年前誰知道智慧型手機會那麼紅?
徹底改變人們溝通的方式

那十年後呢?

世界本來就瞬息萬變
你想要不停地賺錢
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學習

 

● 你會變

難道是指你變心? 
不是啦...我的意思是
你的年齡、收入...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所以適合你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當初我只是個基層員工  一個月3萬元
現在我都已經升到經理了...

當初我只是個年輕小夥子
現在都是2個小孩的爸了...

當初沒有什麼債務
現在每個月都要繳房貸車貸...

這些狀況都會影響你的投資決定

你必須每隔一段時間
重新檢視自己的狀況
自己當初所學的方法   
是不是還適合現在用?

如果我們一直沿用舊的思維、舊的方法
那你賠錢是很正常的!

● 你會變

難道是指你變心? 
不是啦...我的意思是
你的年齡、收入...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所以適合你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當初我只是個基層員工  一個月3萬元
現在我都已經升到經理了...

當初我只是個年輕小夥子
現在都是2個小孩的爸了...

當初沒有什麼債務
現在每個月都要繳房貸車貸...

這些狀況都會影響你的投資決定

你必須每隔一段時間
重新檢視自己的狀況
自己當初所學的方法   
是不是還適合現在用?

如果我們一直沿用舊的思維、舊的方法
那你賠錢是很正常的!

再次強調   關於投資

蒙格曾說過一段話  讓我印象很深刻:

「我還未聽說誰能夠很快成為偉大的投資者
   作為投資者   
   巴菲特比我第一次遇到他時好太多了
   我也是這樣的
   如果我們在某個階段停滯不前 
   滿足於已經擁有的知識
   我們的績效會比現在差得多
   所以訣竅在於不斷學習
   而且我認為 
   能夠享受學習過程的人 才能夠不斷學習
  
   如果你打算成為投資者 
   總會有些投資領域不是你完全了解的
   但只要你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那麼保證投資都會產生好的結果
   關鍵是自律、勤奮、和練習
   就像打高爾夫球,你必須努力練習
   如果沒有不停的練習,別人就會超越你」


所以,沒什麼好說的
如果你真的想在靠投資賺錢
學海無崖
我在前幾篇文章已經提供了一些方向
不要再猶豫,趕快開始行動吧!

4.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和我上篇講的終身學習
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張忠謀曾說:
「大學生應該養成終身學習
   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
   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終身學習的效率不會高
   沒有終身學習的習慣  
   獨立思考將缺乏材料 」

盡信書不如無書
當我們學到了一項知識
就要去思考它是不是對的   
是部分對? 還是全部對?

現在是資訊發達的時代
各種知識取得的管道太多了

如果你不經大腦就囫圇吞棗
很容易接收到錯誤的知識

尤其是報章雜誌、網路資料

如果今天你在雜誌上看到它在報明牌  
哪一支股票可以買
你不應該很開心的就跟著買
那樣跟賭博沒有兩樣

你要做的應該是
去看它推薦這支股票的原因  
然後應用自己過去所學  
去想這有沒有道理

「如果想變得聰明   
   你必須不停追問: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查理蒙格

在學習投資的這條路上
我們就是要當個好奇寶寶
任何事情都值得我們懷疑

在電視上你會看到某個投顧老師
預測未來大盤看漲還看跌
在網路上你會看到很多文章分享投資心得
這些你都可以懷疑他們的正確性

當然
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很難分辨
就如同忠謀哥說的:
如果缺乏學習,就沒有材料可以思考

所以我們才要花時間大量學習
隨著我們的知識和經驗愈來愈多
慢慢的你就會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  
什麼是胡扯

★勇於挑戰別人是一個習慣

對初學者來說
有些人可能認為自己不是財經背景
或覺得自己的數字觀念很差
或者看到一些財經專有名詞頭就暈了

所以一直對自己開始學投資這件事情
有莫名的恐懼
以為投資很難  很專業
所以很自然的會想要倚靠專家  
或者倚靠好像懂投資的親朋好友

這時候
如果在電視或網路上
看到所謂的老師講的口沫橫飛   
好像有這麼一回事
或前面一兩次股市預測的非常準  
(其實只是運氣好)
就會開始心生崇拜
甚至把XX老師當作是神

這是相當危險的觀念
因為你已經把你的命運交給別人了

我認為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神  
或者說
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用心...

任何的專家也是從0開始
只要你肯花時間學習   
邊學邊思考,並持之以恆
過個幾年...
你不會比那些專家還差

 

懂得挑戰別人以後   
你就要進入更高一層的層次
那就是挑戰自己

★勇於挑戰自己是一種智慧

自己是最難挑戰的
如果你真的都有不斷的思考
那你每隔一段時間想法都會改變
這是很正常的,那代表你正在進步!

但事實上
改變自己的觀念是非常困難的
你挑戰的不再只是別人
而是過去的自己

「如果波克夏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那主要是因為巴菲特和我
   非常善於打破自己最愛的觀念
   哪一年你沒有摧毀自己的觀念   
   那一年你就白活了」

-----查理蒙格

或許你現在腦子裡有你很喜歡的觀念
但你是否真的很認真的去思考
它們到底是不是對的?
還是你也沒有特別想過
只是因為以前就這麼想了  
所以就照舊吧~

舉個例子來說
我們大學讀完
很多人都會想讀研究所
但通常念的原因是
「因為大家都念  所以我不念很奇怪...」
甚至有人是 「老媽叫我念  所以我就念...」

盲從可是很危險的...
這些其實都不應該是你讀研究所的原因

當然不是說讀研究所不好
如果你真的清楚你為什麼念
你夠了解這2年是要學什麼東西
那你就好好念,得到你想要得到的

但我認為多數人並不是這樣子想的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
生活中我們一定有很多觀念  很多想法
我們並沒有好好的想過它為什麼是這樣
只是因為我們習慣了
或者是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就跟著做...
我們就忘了要去挑戰它、推翻它

歷史大人物通常很擅長挑戰自己的思想

愛因斯坦曾說過
他的成就取決於四個因素
首先是「自我批判」
然後才是好奇心、專注、和毅力

達爾文一輩子都在做逆向思考
他很早就訓練自己
努力考慮任何有可能推翻他假設的證據

有點扯遠了,但我想說的是
當我們在投資這條路上
你可能有一些根深柢固的觀念

這些觀念可能是你父母告訴你的
可能是你從某本書看來的
但這些觀念植入我們的腦裡以後
很少人會再去挑戰它們

因為你很容易認為他們理所當然
特別是當你意識到以前學的觀念好像不對
你是很難把他們放手的
因為放手了就好像是在否定以前的自己

但是
很難做到不代表你你不能往這方向去努力
只要你隨時有摧毀自己的意識
你就會進步得比別人還快


或許看到這邊,你會很好奇
我想要學投資才看這些文章
但怎麼到現在都還沒教我怎麼投資呢?
相信我,在正確的觀念上開始學習
未來會幫你省去至少10年的撞牆期

待續...

下一篇文章  < 開始學投資(五) 總複習 >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